指尖捏寿桃 非遗暖重阳 双井街道非遗大课堂温情暖耆心
10月24日上午,双井街道非遗大课堂在党群服务中心温情开课。活动特邀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,辖区20名居民欢聚一堂,在面团揉搓捏塑中,体验寿桃制作的传统工艺,在指尖互动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,这场暖心活动让传统与敬老撞个满怀。
活动现场,非遗传承人先为居民们展开“文化课堂”,从寿桃面塑的历史渊源讲起,再通过实物展示,详解面塑所需的面团配比、色彩调配技巧,以及寿桃“桃尖圆润、桃身饱满、绿叶鲜活”的造型要点。“传统寿桃面塑讲究‘色要艳而不俗,形要灵而不僵’,大家捏的时候一步步来。”非遗传承人的讲解生动易懂,瞬间勾起居民们的动手兴趣。
进入实践环节,居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亲手制作寓意长寿吉祥的寿桃面塑。大家拿起备好的红、黄、绿、蓝、粉等多色面团,先将黄色面团揉成圆球状做桃身,再取少量红面团捏扁、覆盖在桃身顶部捏出桃尖,最后用绿面团塑出锯齿状的桃叶,还可点缀粉色面团做花蕊,原本普通的面团,在指尖渐渐有了“寿桃”的模样。
年长的居民学得格外认真,不时回忆起儿时家中长辈做寿桃的场景;小朋友们则发挥想象力,在桃叶上捏出小纹路,让寿桃多了几分童趣。遇到造型难题时,老师会逐一俯身指导,调整桃尖的弧度、修正叶片的形态,耐心解答“怎么让桃身更圆润”“颜色怎么过渡更自然”等问题。
“第一次做面塑,没想到能捏出这么像样的寿桃!”一位阿姨看着自己的作品,脸上满是成就感。小朋友则兴奋地说:“面团捏起来软软的,感觉像玩橡皮泥,但这是‘非遗’,更特别!”居民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寿桃作品,现场满是欢声笑语。
此次活动,不仅让居民们零距离接触非遗、学会了实用的面塑技巧,更通过“寿桃”这一吉祥符号,传递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,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。接下来,双井街道将继续挖掘非遗文化资源,推出更多贴近生活的非遗体验活动,让非遗文化“活”起来、“走进”居民日常生活。
- 0 条回复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