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丰公园之庆丰闸淮

刘晓妮

公元一二九二年,(元至元二十九年)水利专家、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,由于京城至通州落差很大,上游水源又不足,为了使河道能存住水,以利行船,就从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至通州,修了五座闸口,头闸叫大通闸、二闸庆丰闸、三闸高碑店闸、四为花园闸、五为普济闸。人们只称前三闸为一、二、三闸,不称四闸和五闸。通惠河的漕运开通后,使大都城内的积水潭(什刹海)成为大运河的最终码头,岸上店铺林立,潭中舳舻蔽水这样使通惠河每一河段,都有充足的水源。二闸初建时原名籍东闸为上下两座木闸。至顺元年易木为石,更名庆丰闸。明嘉靖七年,上下两闸合为一。此闸因位于东便门外第二道闸故又称二闸。明清两代在闸口均设官执掌,专司漕运。另编闸夫数名,专司天情水势,启闭闸门。因东便门外地势较通州高四十尺故全靠沿途闸坝蓄泄河水,方能通航。除梯航漕运外,二闸历史上另有两项防汛设施:当洪水来袭、未及打开闸门时,洪水即可绕过该村,从拱桥下向北再折向东泄至高碑店闸。石桥上原有一块避坟厂,据云夏夜在此石上乘凉,蚊虫不叮不咬。年拆除石桥,此石下落不明。
庆丰闸不仅是我国元代时重要的水利建筑,而且在古时,这里和什刹海、陶然亭、万柳堂(龙潭湖南)、 (玉渊潭)钓鱼台)、长河等处一样,都是平民百姓踏青游玩的地方,也是文人墨客聚会之所。因通惠河两岸风景秀丽,特别是庆丰闸一带,芦苇白萍,鱼笛晚舟,不仅有飞泉石坝,震耳奔涛,而且两岸还有荒祠古墓,台亭园囿。京杭船只多停于此。民国北平的孩子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劳您驾,道您乏,明儿个(赶明儿)请您逛二闸,现如今的庆丰公园与过去的庆丰闸相比还是留下一些遗址的:闸口河南岸一景、闸口北岸河边的石狮子、原来闸口的木桥如今的彩虹状的石拱桥、闸口东三四百米左右的专门的铁路桥,现在的桥南面是个农贸市场、后院大胡子家的枣树多岁的大树。镇水兽(传说是龙的一种,名为虫八虫夏虫八合为一个字,以镇伏桀骜不逊的桥下。还有一种镇水兽名叫螭,也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,嘴大,肚子能容纳很多水,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,称为螭首散水。在桥上则用刻在栏板柱头或拱券龙门石上。石桥上较常见。)等。在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庆丰闸也成为了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,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,他从南京到北京,再从北京到南京,往来时常在通惠河上两岸休憩、吟诗。曹雪芹的好友敦敏在曹雪芹过世后,在庆丰闸的望东楼酒楼与朋友集饮时,写下了名篇《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》。中国近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经在1927年九月游览过庆丰闸,留下了洋洋四千多字的《游二闸》,被称作描述的是京杭大运河经通州向西延伸出的最后一段的寂寞。
大清朝的完颜麟庆在《鸿雪因缘图记二闸修契》中描述:其二闸一带,清流萦碧,杂树连青,间以公主山林颇染逸致,故以春秋佳日都人士每往游焉或泛小舟,或循曲岸,或流觞而列坐水次,或踏青而径入山林,日永风和,川晴野媚,觉高情爽气各任其天,是都人游幸之一清震钧在《天咫偶闻》中写道:青帘画舫,酒肆歌台,令人疑在秦河上

0 条回复

你可以 登录 参与互动,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